焊接材料作為焊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全球化浪潮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。對于這樣一個焊接材料全球化發展新時代的來臨,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與把握。
一、“全球化”概念及意義
“全球化”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,如今已經風靡全世界。全球化實質上是一個進程,是物質和精神產品沖破區域和國界束縛的流動進程,它影響著地球上每個角落的生活。換言之,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,包含多層次、多領域的相互聯系、影響、制約的多元化概念。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是指市場全球化、資本全球化、科學技術合作與信息網絡的全球化。
雖然說全球化使整個人類的生產效率獲得了提高,表明了人類社會正走向新的社會經濟體制。然而全球化也是一把“雙刃劍”:一方面,全球化推動各國按照比較優勢的機制,在越來越寬廣的領域里以平等身份進入世界市場競爭;另一方面,“全球化又是強者的全球化”,既缺乏公認的平等規則,也缺乏認同的裁判和準則,參加“游戲”的又是不對稱的選手,這樣的“游戲”必然會帶來先天的弊端和風險。有人形象比喻說,全球化是一列飛奔的火車,搭載者能到達新的境界,而誤點者只能靠邊站。可見全球化在某種意義上應當是人類追求的目標。
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被全球化強制地推進了全球競爭之中,難以逃避被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命運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全球化對每個國家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相同的,但由于各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,經濟體制和政策不同,所帶來的結果卻大相庭徑,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,全球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更大。
二、焊接材料產業全球化發展及其影響
改革開放20年來,我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,廣泛參與國際分工,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制造業迅速向我國轉移,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制造環節也向我國轉移。世界范圍的產業轉移使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大幅度增長,成為許多工業品的主要生產大國。在全球化浪潮中焊接材料產業的發展,集中體現在兩個相互關聯的特征上:一是產業鏈的主要環節日益全球化配置,產品成為全球化的產品;二是巨型企業的戰略調整,大規模跨國重組,改變了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、產業競爭模式和產業組織結構。焊接材料產業全球化發展帶給中國的最直接、最重要的影響應當是以下兩方面因素。
1.世界焊接材料制造業向我國轉移
近年來,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,我國的工業化發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。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,為全球發展商帶來了難得的商機和新的希望。在工業化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和迅猛發展,使國際上頂尖級的焊接供應商把發展目光投向中國制造業,經歷多年貿易、合作、交流,他們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。與此同時,中國的民族工業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,巨大的競爭形勢使國際焊接供應商意識到,利用中國大陸本地資源、廉價的勞動力和中國政府優惠的政策,是最大的競爭力和最佳的選項。因此,本世紀以來,國際頂尖級的焊接供應商紛紛落戶中國大陸,建立生產基地。
(1)2002年11月,由株式會社神戶制鋼所、神鋼商事株式會社、松下溶接系統株式會社、唐山開元電器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中日合資企業“唐山神鋼焊接材料有限公司”(簡稱KWT),在中國唐山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立。
(2)2003年2月,高麗熔接棒(KISWEL)投資8300萬美元,在中國大連開發區,建立了高麗焊接材料(大連)有限公司。作為一期投資項目的藥芯焊絲生產線已于2004年7月正式投產。
(3)2002年4月,韓國現代綜合金屬株式會社在江蘇省昆山市建立了蘇派特金屬(昆山)有限公司。
(4)1997年,美國林肯電氣公司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,建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,生產藥芯焊絲和實芯焊絲。2004年中期,林肯電氣公司投資獲得了廣泰集團在中國的兩大業務控股權,即位于上海寶山的藥芯焊絲制造廠和位于內蒙古集寧的焊條生產廠。2006年3月23日,美國林肯電氣公司宣布,投資總額2500萬美元,上海寶山工廠將成為林肯電氣在中國的核心生產基地,同時林肯電氣公司亞太總部正式遷至上海。
(5)2006年7月,瑞典伊薩公司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投資3億元人民幣,建立焊接材料生產基地,年產量將達到4萬t,其中3萬t是實芯焊絲,1萬t是藥芯焊絲。此外,還有一些國外焊材名企,雖然近期尚未在中國投資建廠,但他們以各種方式進入中國市場,有的設立代表處,有的建立貿易公司,一個在中國投資建立生產基地的熱潮滾滾而來。
2.中國成為焊材大國
現在中國的焊材消耗占世界焊材總量的20%,并且以每年5%的速度在增長。中國的焊材產量也高居世界第一,已經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焊材大國之一。但遺憾的是,仍然不能稱為焊材強國。原因是:
(1)焊材品種較少,尤其缺少優質不銹鋼、耐熱鋼、低溫鋼和高強鋼的焊接材料,國產的焊絲品種甚至不如國外一家公司的品種多,并且除普通碳鋼焊條外,工藝性大多不如國外的好。
(2)我國焊材生產總量與鋼材生產總量之比偏高。由于手工焊條比例過高,造成每億噸鋼材需78萬t焊材,比工業發達國家高出1倍;品種比利失當,不利于資源合理應用,以及生產效率的迅速提高。
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,越來越多的境外資本投入中國。世界上實力最強的五大焊材公司,諸如歐洲伊薩公司、沙福公司,美國林肯公司、ITW公司,以及日本神鋼公司,面對全球化大潮毫不猶豫,迅速實施戰略調整積極應對。他們在全球實施的焊材制造業生產大轉移,采用因地制宜和本土化政策,收到了預期的效果。
面對世界焊材公司強勢的進入,一方面會對中國民族焊材工業上品種、上水平快速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;另一方面會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。少數企業一旦應對失策,很可能在全球化進程中敗下陣來。這正應驗了全球化“雙刃劍”的功能作用。
總之,全球化的戰鼓已經擂響,焊接材料產業全球化發展時代的浪潮即將來臨。然而,經濟全球化理論表明,無論是從焊接材料全球化內容、參與焊接材料全球化的企業,以至于對全球化的認識等方面看,焊接材料全球化時代的真正實現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。此期間,國人應該站在長遠發展和全局戰略高度,從實際出發,立足科學發展觀,謀求民族焊材工業的不斷發展,并正確應對發展中的問題,滿懷豪情迎接焊接材料全球化發展時代的來臨。
三、結 語
(1)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,包含多層次、多領域的相互聯系、影響、制約的多元化概念。全球化對每個國家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相同的,然而所帶來的結果卻大相庭徑,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,全球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更大。
(2)焊接材料產業全球化發展帶給中國的最直接、最重要的影響是:①世界焊接材料制造業紛紛向中國轉移。②中國成為焊材大國,但不是焊材強國。面對焊接材料全球化發展時代帶來的挑戰,中國焊材企業必須積極應對,既要防止全球化“雙刃劍”可能造成的傷害,又要抓住全球化帶來的機遇,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競爭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。 |